找到相关内容46篇,用时16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净土三要素——信、愿、行

    愿望,从两岁幼儿七十古稀之人,从平常老百姓国家领导者,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,有了这个愿望,生活才有了航标,有了生机,而想脱离此世间,欣求净土的修行人,更有一个大的愿望,即是获得解脱,不在轮回于六道中,发愿西方极乐世界。因那里才是最理想,最完美的世界。净宗启愿有二种。一者、事相启愿:想我们生活在娑婆世间,从呱呱落地长成人,其中有多少苦乐参杂其中,人世不过百年,如石火电光,转瞬而逝,加上自然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1162601.html
  • “佛教艺术与浮土经变”专题讲座概述

    开皇九年统一南北开始,一直到后来的仁寿年问二八O一—六O四年),便发展出当时通见的丰腴、圆满和富贵之像容,尤其是影响盛唐的表现特色。尤其是在炀帝大业年间二八O五—六一八年)的造像表现,最具新时代的...可谓是尊贵、超凡、卓越、下思议等庄严相的集成,后来更成为佛教造像艺术落实表现的依归。  佛教艺术在中国展延之,可以溯及东汉和魏晋时代,然而为后世隋唐登极发展奠基者,莫过于南北朝时期的探索历程。假若将...

    方 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0063811.html
  • 与青年朋友谈学佛(下)——陈兵

    老老实实在生活中修大乘渐道,积集资粮,自己创造克期取证的条件。只要发心真正,资粮具足,自不难得克期取证的因缘。不具资粮,就是走深山里去修苦行,盲修瞎炼,弄不好便会着魔。 有的青年僧尼,出家时道心甚好,...苦恼。总之,情关难过,欲界难出。就是证、二果,也难免因一念男女情爱而再生于人间,何况道前凡夫。以风流多情著称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情歌中叹息:“世间难得双全法,不负如来不负卿!”实际上,即淫欲为道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220680376.html
  • 终南山与盛唐的隐逸风尚

    南山寺院的具体数目在此难以准确举出。总之,从隋朝建立盛唐时期,终南山上或其山麓地区的佛寺道观建设了许多。这些寺观数目众多,加之密林烟霞,往往被看作世外神仙之地,给人以出世之感。对于僧人道士来说这里...  终南山与盛唐的隐逸风尚   作者: 张欢   摘 要:隐逸文化发展盛唐即臻于成熟。积极的入世倾向是这一时期隐逸风尚的鲜明特征。临近唐都长安的终南山正是周、汉以来的隐逸圣地。它景色秀美,位置...

    张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51582987.html
  • 断疑解惑凭真信 宽运法师佛七开示

   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?我们便应该依义不依语,唯有这样,才能坚定我们的信心。   试问众生要什么时候才能不疑呢?一般来说,要小乘的预流果,才能不疑;也就是到了罗汉境界的时候,才会觉悟:「佛法所讲的真是对啊!」阿弥陀佛、释迦佛乃至十方三世诸佛,都是真实不二的,唯有地以上菩萨的境界,疑惑才会断除。我们都知道,若有犹豫,就会做成精神上的扰乱,就无法安心办道。不过,其实疑也不全是坏事,所谓「大疑大悟、小...

    宽运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1691821.html
  • 论出家学佛

    ,按藏传佛教诸派之说,须证地以上菩萨位,方可真实超度,方可行此事,藏僧对此极为审慎。连自度尚不能,能度亡魂,宁有是理!总之,经忏焰口,虽非绝不可作,但非出家人的正业,亦非无修行者所应作。经忏流、应...乃佛所制。僧人还俗,是正常现象,证、二果的圣人,尚可能还俗,何况凡夫僧。还俗后再出家,说明于道有进。还俗、还俗后出家,及婚后出家,对修行断惑来说,未必不是好事。体验了家庭生活,比未经体验者更易于看破...

    佛日居士(陈兵)

    |出家|学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22102921920.html
  • 净影寺慧远的净土思想(2)

    得百法明, 地故。 ...... 前说“上中”经一小劫得无生忍者,就信忍中 终处为语; 所说“上下”过三小劫地者,就伏忍 ...54) 中三品为持守戒律、没有犯罪的小乘人,下三品为犯 了罪的大乘人︰ 定其人,粗分为三,细分有九。 粗分三者,谓上、 中、下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1645997.html
  • 智顗的“三谛”思想及其所依经论(2)

    ”;所成就的果位,也只是“灰断之果”[77]。而别教则“别论三谛之理”,刚开始的时候,三谛无法同时观照。亦即:十地以前的“三十心”(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),只能观照空、假二谛,无法观照中道;要地以上...方便教说之道-“教道”。要地以上的菩萨,由于已(部)分“证(见)”中道(“不(但)空”)之理,才能证入真理之道-“证道”。[97]而教、证二道的差别,即在是否“迥出二边”、“弃中取边”。若“迥出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852381.html
  • 加行之初禅--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十二

    万一,时间来不及就走了,死了,会不会不要说到西方,没有加上愿力,不到西方极乐世界,你根据佛学,这个人修禅定离生喜乐,随时在这个定中,现在死了,没有加愿力,说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在佛学的道理,他的...闹了,这个翻译都是问题,   他们天主教在我们这有坐得很好的时候,有一个…这个法国神父就告诉我,他坐得好的时候,自己就觉升天了,会离开坐位两、三寸。我说,你有这个本事,坐得很好,其实...

    南怀瑾

    初禅|南怀瑾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1208106044.html
  • 念佛功德

    生生不退转,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才地,再经一大阿僧祇劫八地,再经一大阿僧祇劫十地圆满,然后再经百劫修相好,慢慢成就佛果。这是 “三祇”──三大阿僧祇劫,一个劫是多长时间,我们无法想象,何况阿僧祇劫?...那些修行是有为、有漏、有上的,不能作为出离之因,不能解脱。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名号呢,真实、无为、无漏、无上,可以净土成佛的功德啊!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因地以清净愿心、经过不可思议兆载永劫所修行的功德啊。你...

    佚名

    |念佛|净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19172213772.html